『新闻内容』
談ISO制度的落實
发布时间:2007/3/22  信息来源:  点击3806次
                  ISO制度的落實 
                                                      
好的制度,到了台灣都會變形走樣!是不是台灣人太聰明了?但不要聰明反被聰明誤才好。ISO制度引進就是其中一例,ISO因台灣的經貿都靠出口居多,因此對進入歐美的的產品勢必要通過此一非關稅障礙的一道門檻。ISO組織所制訂的品質、環境管理相關條文,是經過世界幾十個會員國的專家學者(台灣為非會員國),開過無數次開會討論,才整理出如此精簡的條文。
 
大部份的企業導入ISO都會尋找顧問公司輔導,只求快速取得證書,但日後會衍生許多問題諸如:年久失修(都停留在A0)無法落實執行。導致ISO認證通過的公司無法落實的因素,據個人觀察在標準文件的製作過程並未找相關執行人員檢討修改及主管未依制度規範要求所屬確實執行,這是無法落實執行的2個主要因素。
    
在『現場改善』一書裡,我們知道藉由P(Plan)D(Do)C(Check)A(Action)的轉動得知『標準化』的重要性。ISO條文精神其實只是將現狀的標準作業予以文件化而已,當然條文未明確規範績效目標要訂多少?效率、品質提升多少才合格?成本要降% ? 交期要縮短到幾天? 企業賺錢才能永續生存,ISO制度的導入能不能替企業賺錢?這是每一個老闆很關心的事,但事與願違,根據統計絕大多數的企業都覺得引進ISO制度是一條不歸路(每年要定期繳稽核費用),既不能提升品質又造成礙手(ISO)礙腳,會有這樣的聲音,實不足為奇。
 
ISO9000品質管理系統而言,從1987年版到1994年版甚至到前年年底公佈的2000年版,見到其所規範的條文內容及架構,都逐漸與企業經營管理目標相結合,例:顧客需求、顧客滿意度、績效量測、持續改善。因此ISO制度本身並非是一種所謂的創新絆腳石或是費錢費事的制度,最重要的在於主管的認知及重視程度,如果您認定它對企業經營績效無用它當然就是表面文章而已;如果您認為可幫助您提升品質的工具它就會是一個很好的制度。
 
之前我們經常聽到PDCA(戴明循環)的觀念,任何的制度經過幾次的PDCA轉動後,才會訂出比較標準化的作業但並非一層不變。例如我們每天的食衣住行育樂不是也在執行標準化的作業,但隨著年齡、環境的變化,身體會有疾病問題、上班地點會更改、對人生目標及價值觀也會改變,是否也會跟著調整以前的習慣?所以標準不是一層不變,提升標準是督促自己進步的原動力,沒標準就談不上管理更別提改善。ISO組織本身也自我設定三年一小改,六年一大改2000年版就是六年一次的代表作
 
持續不斷的改善,就會有諸多標準要修正,如何將此新的作業標準落實執行?
個人提供以下幾點淺見供大家參考:
 
1. ISO文件的精簡化:不是指應做5個動作而簡化為3個動作,而是使用者檢討並
儘量朝圖表化,文字精簡化,目的是讓使用者易懂易執行.
 
2.   運用顏色及標識看板:影響品質的關鍵工作注意要點或動作程序,可製作顏色鮮明的目視標識或看板黏貼在現場,例如我在日本參觀工廠時,曾看到機台前將操作者的腳踏順序位置,都畫好腳的符號並標識1,2,3
 
3.   宣導周知及獎勵:一有修正的作業規定,應即開會(晨會、交接簿)宣導,並讓每個相關作業者簽名確認,隨即主管要經常查核是否遵守新作業規定,並即時糾正未遵守者。之後在晨會或內部會議公開獎勵遵守者,如何獎勵?個人認為應列入生產獎金評核項目之一.
 
4.   標準的制訂:『管理』與『改善』是不同的,假如沒有人員、設備、材料、量測、作業方法及環境(5M1E)的標準,您如何去管理?
 
5.   每天管理什麼?
您可以試著寫出幾項?標準?數據來源?
以品質不好為例,所劃出的要因分析圖(魚骨圖的魚刺要愈細愈好)重要的因
子您有沒有每天去管理它(有無記錄及圖表管制)
 
以上只是個人對ISO制度如何落實一點小小的看法,希望看過本篇文章的同仁,也能把自己的想法丟到品質管理研習社的討論區.
 
  】 【打 印】 【关闭窗口】【返回主页